之前咱们讲过,月光负债不能理财是一种穷人思维。 
今天,咱们就更深入的了解一下,除了这个,还有哪些穷人思维限制着我们~ 
今天的文章虽然不能概括穷人和富人的所有不同,但是也说了个七七八八了,不想成为穷人?就别按照穷人的方法想事情!  
大家学习完之后不但要会区别,更要运用到生活中,摒弃穷人思维,运用富人思维~ 
穷人思维就是凡事思考的时候,都把我没钱、我穷带入到决策场景。 
分析决策时,因为我穷、我没钱,所以这个事缓缓,等我以后有钱了,巴拉巴拉…… 
比如,我现在没钱理财,等我有钱了再理财吧~ 
另外呢,穷人思维觉得自己的时间不值钱,进而认为别人的时间也不值钱。 
“穷人思维”让我们过于关注拥有的资源本身,所以常常忽略了另外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比如——你的目标。 
我们常说,要不忘初心呢。初心,就是目标。 
学习理财,思维先行,内功心法比一招一式难学的多~ 
找着合适的资源做合适的事情,不要为了贪图省钱做不合适的事情,做好人生规划,不能让省钱耽误了自己的前行。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你缺什么就会把什么看的特别重;不缺什么就会把这个东西的价值看的特别轻。 
又一句揭示人性的话~~ 很重要 
真正的穷不是缺钱,而是待在穷人思维的怪圈里走不出来。 
如果你阅读完了,建议从时间金钱这两个维度考虑一下~时间的价值,其实本质上是大于金钱的价值的~~ 
时间是资产,因为用好就能产出价值[爱心] 
而且时间越来越少,现在过去的每一分钟,都再也回不来了~ 
钱……其实最不值钱,因为钱一直在贬值(想想现在可能还在运转的印钞机……) 
所以我现在的理念就是:给自己的时间大概估个值~~
 
然后,但凡需要花时间的事情,并且价值小于我的时间价值的话,用钱搞定! 
剩下来的时间,学习,提升自己,让自己有能力赚更多的钱💪 
然后再用更多的钱,节约时间继续学习,让自己有能力赚更多更多更多的钱…… 
这不就良性循环了么? 
希望大家都能够逐渐抛弃穷人思维,拥有富人思维,然后进入良性循环!

由穷人变富人是一个艰难和漫长的过程,但比起做穷人来说,做一个思想上的“穷人”更为可怕。今天和大家聊聊“穷人思维”。

01

穷人嘛,就是缺钱的人。但“穷人思维”不一定只有穷人有。
多和少都是相对的,穷人缺钱,但他们和富人拥有的时间完全一样。所以,穷人就是那种钱 " 绝对 " 少,但时间相对 " 多 " 的人。
从经济学的角度上讲,你缺什么,就会把什么看得特别重;不缺什么,就会把这个东西的价值看得特别轻
有一次,我推荐了一本书,有人问我有没有电子书资源——没好意思说出来的话,我帮他补充了:免费的。过几天,他又来留言说自己在各大网站、网盘、资源站找遍了,都找不到资源。这好像是说:没有免费资源的书,你推荐个屁啊。拜托,这是一本帮你提高思维能力的书,各大网站上都有卖,也就
40 多块,而且书的内容我也一一介绍了,你既然想看,说明读这本书不会浪费你的时间。
免费的东西不一定真免费——难道你找资源的时间,就不值这 40 多块钱?
我先得补充一句, " 穷人思维 " 不是 " 穷人 " 的思维,而是 " 曾经是穷人 " 的思维。不是嘲讽穷人,而是谈论这种思维

02

穷人思维对我们的第一个影响,就是喜欢用时间换钱
豆瓣电影上有很多电影星级很低。但根据我的经验,就算片子再烂,中途退场的人也不会超过 30%。就是说,有超过 60% 的人看来,90 分钟的时间价值不会超过
30 元的票价。
穷人的时间不值钱,所以愿意用时间换钱,这是一种 " 经济行为
"。但当你的口袋已经走出穷困,却仍然把自己和别人的时间都看得不太值钱的话,说明你的脑袋依然停留在穷人思维中。
用经济学的观点来说,穷人思维往往过于注重 " 沉没成本
"。什么叫沉没成本?就像你明明爱上了一个烂人,却因为已经付出的感情,时间和物质而舍不得沉没成本,寄希望于等待和改变。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花了五块钱买了一个苹果,咬了一口发现是烂的,你却因为舍不得花掉的钱,坚持要将整个咽下。人们总是忘记不管你怎么选择,五块钱都不会再回来了,而你却偏偏还要再多吃一个烂苹果。
有一个有趣的现象叫 " 买鞋定理 ":假设你在商场买了双鞋,大小没问题,但真正穿的时候又发现夹脚,退也退不掉,于是,你会经历下面的心理挣扎:
● 不甘心定理:这双鞋对你而言越贵,你尝试穿一下的次数也就越多 ( 换句话说,你越穷,受的罪越多 ) ;
● 侥幸定理:你确定穿不了了,那么这双鞋越贵,放在你家里占地方的时间就越长;
● 绝望定理:无论你放多长时间,总有一天,你都会把它扔了,有多远扔多远。
终于,世界清静了,但可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对此,富人思维则完全相反:花钱,要么是为了赚钱,要么是为了享受,两样都不搭的事,就不值得白白浪费精力。当然,这种 " 时间不值钱 "
的穷人思维,往往只在人生过渡期对我们产生影响。但下一种思维惯性,就没那么好摆脱了。

03

有一句话平时说出来会得罪人,但有了前面的理论铺垫,我就不怕大家打死我了: 价格贵?这怎么会是产品的缺点呢?难道不是你的缺点吗?
我不是嘲笑大家穷,而是想说穷人思维容易在价值判断上出问题。
举个例子:超市里的被子打折,有大、中、小三种规格,原价分别是 300 元、250 元和 200 元,现价一律 150
元。根据售货员的经验:穷人更倾向于买大的——省钱,而有钱人更倾向于适合的尺寸——也就是纯粹为了自身需求。
这就是穷人思维造成的第二个影响,就是说穷人思维让我们过于关注自己拥有的资源,从而忽略了另外一些更重要的东西。比如说,你的目标。
穷人思维的特点是量入为出,而富人思维特点是目标导向。
比如带着穷人思维的人买房,最先考虑的是自己有多少钱付首付、月收入多少还贷,然后再倒过来推算自己该不该买房、买什么房。而带着富人思维的人则先问我要不要买房、买房有什么用、想买什么房,然后再算还差多少、怎么解决
。如果一项任务的目标是合理的,那么我们就不能以 " 资源不足 " 为理由去否定这个目标。

04

电影《华尔街之狼》就讲了一个专门骗穷人的股票经纪人,他发现,穷人在长期消费决策中,形成了一种思维惯性——便宜的东西更有吸引力。当他们把这种思维惯性带到了投资中,就很容易成为
" 垃圾股 " 的目标客户。电影里有句台词说:"
我们把垃圾卖给垃圾人,因为钱在我们手里,总比在他们手里更能发挥价值。"这不仅是全天下骗子们的心声,更揭露了穷人思维的弊端。
把 " 垃圾 " 卖给想发财的穷人,这在中国也是最赚钱的生意:那些利率高得吓死人的垃圾 P2P、那些根本不可能上市的 " 内部原始股
"、那些无数次崩盘又卷士重来的 "3M 骗局 ",都是抓住了穷人思维的致命弱点—— 既无判断力,又无自制力
那么,带有富人思维的人是怎么投资的呢?在巴菲特的投资偏好中,既没有房地产,也没有互联网,前者因为不喜欢,后者因为看不懂。

05

不过如前文所说,穷人思维不是穷人的专利。事实上,许多富人在重大决策中也常常会陷入穷人思维中,哪怕是最不缺钱花的——皇帝。在历代皇帝中,清朝的道光皇帝最以 "
节俭 " 闻名:皇后过生日,一人一碗打卤面,吃完不准添。
在建自己的陵寝时,因为他给的银子太少,从而产生了严重的施工质量问题。最后,工程不得不返工,经过两建一拆,耗资反而是清代帝陵中最多的。道光会有如此严重的穷人思维,我认为这是历史原因的:康乾盛世的虚假繁荣后,导致嘉庆一朝财政空虚,这给当时还是皇子的道光留下了无法磨灭的可怕印象——穷怕了。
于是,道光的 " 节俭 ",省到了 " 误国 "
的程度:他挖空心思想节省开支的办法,居然把主意打到了驻守新疆的军队上,想撤了他们。大臣想,这不是开国际玩笑吗?道光嘴一撇,不撤也行,反正我不给钱了,大家自己想办法吧。这一逼,果然逼出办法——大臣把驻守在其他要塞的军队平均撤掉一些,然后把节省下来的军晌拨给新疆。到了十几年后的鸦片战争,大家才发现,英国军舰可以在十几天内把大批士兵从广州运到天津,而清军则分散在全国各地,一次兵力的集结往往要花上几个月——仗都打完了,十几万军队还在半路上东奔西跑。
这就是穷人思维的核心:如果你只关注钱,你往往是在浪费钱;如果你只关注眼前的利益,你很可能赢了一场战役,却输掉了整个战场。

06

想要从穷人思维走向富人思维,给大家几点建议:

  1. 建立 " 时间价值 " 的概念:减少做那些 " 时间花得多、收益少 " 的事情;(时间是有价值的,我们的时间是很值钱滴,每天默念3遍,以后再做出用时间去换钱的行为,自己面壁哦,记住:能用钱解决的事情,就不要浪费时间)

  2. 牢记 " 沉没成本 " 不可追:钱已经花错了,再浪费时间就是错上加错;
    3。培养 " 目标导向 " 的思维:好的项目永远会遇到钱少的问题;但只要目标正确,钱总有办法解决;

  3. 减少无意义的频繁决策,节省宝贵的意志力。(不要一直选来选去的,好浪费时间的,省得那点钱都不值得浪费那么多时间,还买不到好东西)
    比如说,我们可以在每年年初设立一个 " 享受一下 "
    的基金,所有预算外消费都在这里开支,从而不必每次消费都反复权衡;又比如说,选择以基金定投这种被动的、不需要太多决策的投资品种为主要的投资对象;再比如说,对于需要大量意志力的活动
    ( 学外语、健身等等 ) ,只挑最重要的做,因为多了会影响你做重大决策时的判断力;

  4. 拓展自己的视野:适当做一些眼前 " 无用 " 的事,防止进入只关注当下的 " 管窥 " 状态,建立长远规划的战略意识。
    以前,我妈每年年底大扫除扔东西时,总爱念叨一句话:" 穷人才留破烂,越留越穷。"
    其实,穷人思维才是越留越穷、最应扔掉的 " 破烂 "。永远记住—— 真正的穷不是缺钱,而是呆在穷人思维的怪圈里走不出来。

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