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人终其一生,也无法走出自己的圈子,甚至慢慢变得泯然众人矣。 
你的圈子,决定了你的眼界和格局。 
为什么要去更好的圈子,要留在更好的圈子? 
因为圈子即格局,人脉即资源,眼界即未来。 
一个好的圈子,相当于给了大家更大的平台。 
人们常说一句正确的废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 
但问题是如何做正确的选择呢? 
前提是要有更高的眼界和更大的格局。那么再挖一层,如何获得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眼界呢? 
进入高级的圈子,能在里面混起来,无疑是进入一个更高的阶级。 
因为孤军奋战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合作才是当前的主流。 
每个人在选择的时候都犹豫过,为什么呢? 
因为你不知道这个选择能带来什么样的结果,未知让我们犹豫不定。 
每个人都会有认知的局限性,很多时候我们冥思苦想而不得的问题,却因为旁人的一句话,就豁然开朗。 
优秀的人彼此互相促进才能够减少选择的成本,走的更快。 
举个例子,开车的朋友都知道,在高速上20公里的路程,我们大概只需要10-15分钟就可以走完。 
但是在市区20公里,可能需要1-2个小时。 
为什么会相差这么大呢? 
因为当一条路出现问题的时候,在这条路走了很远的人,没有办法告诉后面还没有进入这条路的人:兄弟,这边出了很大的问题,选择这条路是个错误。 
当后面的车主通过各种导航系统了解到这里出现问题的时候,已经无法回头了,只能继续向前走,走过前面人走过的错误。 
这点我们在平常的生活中都有体会。 
创业的朋友会拉你一起做项目,上进的朋友会邀你一起学习;
 
牌友只能拉你打麻将,酒友只会让你一起喝酒,肤浅的酒肉朋友只能让你一起吃喝玩乐。 
你的人脉和圈子就决定了你的眼界和人生高度。 
为什么北京上海深圳的房价那么高,交通那么拥挤,环境那么差,但是每年依然有那么多的人拼命挤进这些城市? 
因为这里人多,30公里的轴长挤进来了3000万人口。 
机会和风口都会在这里碰撞旋转! 
大家有没有通过这个比喻,想到了什么? 
是不是就像一条湍急的河流,不断的有东西被浪花拍下去,也不断的有河底的泥沙被翻出来。 
虽然这里房价高,交通堵,生活成本高,而且压力大,休息不好。 
但是对于很多人来说,他们拼了命的挤进来,拿的是一种对未来有可能截然不同人生的入场券。 
相对于其他城市而言,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这里虽然残酷,但也相对公平,给了更多人努力拼搏的天空与上升的可能性。 
未来这张入场券的成本可能会越来越高。 
不要觉得什么事都慢慢来,一步慢,步步慢。 
进入你梦想的圈子,你现在就要开始行动,比如进入长投的圈子,你最起码要懂一点投资理财的知识,不然别人和你碰撞的兴趣都没有。 
进入一个更高级的圈子,是逼迫自己提升眼界和格局的快捷通道。 
它依靠的是你的竞争力让人幸福,而不是像一些人以为的那样抱大腿,有人脉就好。 
那是进入不是融入,为了避免你认识更多人,但是大家却不记得你的尴尬,请努力提高自己的价值吧! 
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圈子,就拿我来说吧,我就是打算努力跳出我目前工作的圈子。 
选择积极向上的圈子,你的思想也会更积极向上。 
不学习的人只能看到表面的美好;而有一定学识的人能看破这些假象,看到真实世界的黑暗,从而绝望悲观,而只有不断学习的人才能厚积薄发,让自己的眼界冲破这片黑暗,看到真正的光明和希望。 

与优秀的人同行,犹如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前两天在上海,五原路一家颇有调调的别墅里,和钱皓见了面,聊关于新媒体未来垂直内容的商业模式,互联网金融和跨境金融的未来。

钱皓是微博和公众号大 V,自带光环和流量,之前在IDG,对行业的inshight和判断,前瞻且独特。

和资深的投资人聊天,大脑是要烧一会儿的,因为往往一个问题会往下挖好几层,挖到本质,挖到人性。

聊天的过程中,他说了好些观点,但其中最让我有共鸣、也是谈话中最有价值的点,是这句话:

如果真正想做一件事,就一定要尽早地融入到行业内部圈子,更加核心或者更加前端,圈外人只有等到变化了才行动,就太慢了。

我自己是心有戚戚的,真特么就是这样。

1. 圈子就是眼界和格局

人们常说一句正确的废话:选择比努力更重要。但问题是如何做正确的选择呢?前提是要有更高的眼界和更大的格局。那么再挖一层,如何获得更大的格局,更高的眼界呢?

你的圈子,决定了你的眼界和格局。

在各个行业,圈子外的人,看到的是发生的现象;圈子里的人,看到的是内在的逻辑,才会早一步嗅到行业目前的变化和未来的方向;在事件还没有成气候前,在获得大众认知和理解前,提前做好布局,早踏出一步,获得宝贵的时间优势。

要知道,现在的商业,做一件事情,时间的早晚,往往是能决定成败的。一条赛道就那么多人,早进来的人就卡住了位置,外面的人,要么没机会进来,要么花更大的成本挤进来

就像微信公众号,13年罗辑思维、和菜头等第一批进场的时候,一片蓝海,现在罗辑思维700多万用户订阅,13.2亿估值,论商业变现能力,可以说是互联网第一大号;14年财经网红吴晓波开了吴晓波频道,抢占财经自媒体领域,目前也有200多万订阅。其实论当年江湖地位和名气,吴晓波是在罗振宇之上的,就是因为来晚了。15年大家都看明白自媒体的IP魅力和流量价值,开始纷纷抢占的时候,此时的获客成本已经很高。

蓝海已经变成红海。今年当还有人说我想开通个微信公众号来创业的,我们只能表示呵呵了,大哥,现在都已经是直播和移动视频的时代了好么。

而圈外人最担心的,并不是战术的不努力,而是想错或者是想偏了战略方向。

大势已去,无力回天。

钱皓说,今年AI和VR很热很火,但是并没有真正体验过,无法理解这个技术革命的价值,前段时间去了趟硅谷,开始真正相信这玩意儿真的能改变世界。

你不在这个行业内部圈子里,你无法深刻理解一样事物的现在和未来。等大家都理解,都明白过来的时候,你再进场,就没什么机会了。

不要等风走了再行动。

2. 圈子就是平台

我之前的助理半年前拿到了上海奥美的Offer,开始了广告人的职业生涯,这半年我和她都在各自领域低头耕耘,联系不多。昨天在上海的时候,约她吃了午饭,从气质、谈吐、想法,能看出这半年在奥美的撕裂般成长。

“在这里,能够跟甲方global级别的人一起开会,内心经常很心虚,想想就我这资历,怎么可能呢。”

她说到奥美后,陆续收到了好几家当年她投简历时被拒绝的公司的offer,之前是3.5A级的,现在她是4A了。

之前爱搭不理,现在高攀不起,算是对这句话的诠释了。

况且还那么年轻,就踩在了一个较高的平台,前途不可限量。

我现在开始有这样的体会,就是 不同level的平台,对一个人同样努力的付出,带来的效益,完全不是一个数量级的。

就像之前是靠贩卖自己的劳动力赚钱,后来开始用资本赚钱,后来开始直接用资源赚钱,付出可能越来越少,但是回报越来越大。一个人如果一直长期处在同一个段位的平台,尽管吭哧吭哧地辛勤劳作,顶多就获得稳定线性增长的收入或成长曲线,肯定追不上房价增长的速度。但是如果能进入一个更高的平台,会发现整片天空都是不一样的,思考的高度和连贯度也也大有长进——恭喜你,进入职业的快车道了。

并不是说努力不重要,只是,我们真的需要有更正确的努力姿势。

因为在天朝,辛苦是廉价的,对吧。

3. 圈子就是城市

做文化传媒和互联网的,多半都要搬到北京来,哪怕北京各种硬件设施实在糟糕,就是因为这些圈子都在北京啊,行业最优秀的人和最雄厚的资本在这里,你不来到这里,就可能一直是雾里看花,隔岸观火。看到的不够直接,就导致理解不够深刻,就导致行动慢半拍,导致一直都是圈外人。

一线城市的房价暴涨,除了周边城市也跟着涨,其它二三线城市似乎没什么动静,这就是一线城市巨大的虹吸效应。其实圈子也是一样,资本和人才都在高密度的地方。

有很多人不满足于现状,不甘平庸,但是又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改变,因为自己四周的圈子就是自己眼界所能及的世界,看不到更多元的可能性。差不多的状态,差不多的阶段,差不多的收入,差不多的思维方式--四周没榜样,标签找不到。

所以我为什么还是一个大城市论者,说白了,就是圈子更密集,更前瞻,带来更丰富的可能,更高维度的视野。

当身体在城市圈子里的时候,每天都有可能与四周的讯息、各个行业的人,发生碰撞,擦出火花。说不定某个机会或风口就被你抓住,一下子起来了。

如果你在千里之外的小城,除了每天冥思和臆想,难道要等机会自己长腿飞奔向你么。

我平时一半的时间在香港,另一半的时间在北上广深杭,没办法的,资源的密集度,让业务集中在这些城市里,前段时间新世相的活动“4小时后逃离北上广”,撩了大众想要短暂离开的G点,但心里都清楚,这是逃离不了的北上广。

这些城市,就像是黄埔军校,在这里历炼几年,思维,格局,想法,都会不断地更新和迭代。和时代同步,是很重要的。

当然,这不是没有风险,因为 进入一线城市并不保证一定会融入圈子,在城里的大海里淹死了,或者一直漂浮着上不了浪潮之巅的,也是大概率事件。

风险和收益的规律,放在在哪里都合适。

就像当年如果我肉身没有选择去香港,就赶不上大众海外资产配置的这一波浪潮,也不会想到开公众号做自媒体,就不会有后面的故事。

你也许不能预见未来,但至少能增加被幸运女神看上的概率。

不管未来是什么样,总要先把自己这副皮囊扔进这座城市,呛几口水,只要没有淹死,慢慢学会游泳,慢慢学会掌控,当下一波大浪真来的时候,看有没有机会,站上浪潮之巅。

还有一点,进入一个圈子,和融入这个圈子,是两码事,毕竟,真正混好圈子的难度,不亚于混上一个阶级。我们能做的,也只有不断修炼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成为行业专家,获得业界认可,获得江湖地位,才能真正成为圈内人。

另外,时间别拖太久,一步慢,步步慢。

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