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主要讲基金这个非常重要、非常基础、非常适合普罗大众的投资品,所以我准备多少一些
中午呢,我来分享两个故事,让大家对基金定投有更深刻的印象。
第一个故事:最倒霉的定投者
话说,在1929年的6月,那是一个岁月静美的夏天,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高级财务总监拉斯科布,在接受新闻采访时,讲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观点。
他说,一个投资者只需要每个月往每股里定投15美元,20年后,此人的财富有望稳步增长至8万美元。
我特地算了一下,每月定投15美元,20年的本金是3600元,要达到8万的终值,需要有45%的收益率。
如果这20年美国始终处在牛市,是有可能实现的。
1929年的美国经济发展势头非常好,大家都以为这样美好的状态会持续下去,却没有料到已经严重泡沫,处在牛市末端。
在拉斯科布发表观点7周之后,美股股市崩盘,迎来了知名的“大萧条”。4个月之后,大盘市值蒸发了89%,数百万投资者的毕生积蓄化为乌有,成千上万的融资客最终破产。
这场大萧条影响面之广、持续时间之长,令之后几十年里都不断有人研究和反思。
如果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搜索相关的资料。
之前提倡“定投”的拉斯科布倒霉透顶,他的言论遭到了无情的嘲讽和抨击。
不过呢,如果真的有一个投资者听了他的意见,傻傻地从1929年开始每个月定投15美元,就算遇到大萧条也不退出。到20年后的1949年,他的累计资金会达到9000美元,年化收益7.86%,高出当时债券收益率两倍以上;如果他定投30年,定投资产将达到6万美元,年化收益率也上涨到12.72%。
尽管没有拉斯科布预测的那么高,但也是同期债券收益的8倍。12.72%这个数值,在我们看来也是比较满意的了是吧。
这就是第一个故事想要告诉大家的: 即使在股市估值最高点开始定投,即使经历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崩盘,但如果坚持定投下来,仍然会取得不错的收益 。
只不过,这中间所需要的时间非常非常长,恐怕没有几个人能耐得住性子。
而且也确实非常的不划算。如果我们知道算法,能从低点开始投资,可能3年就能取得12%以上的收益,那不是更好吗?
第二个故事:《不上班 也有钱》
这是一本台湾的书,国内买不到,所以听我讲讲就好了。
私货哟~
给大家看下作者一家。作者Winne是左边的女生,台湾人;右边是她老公,美国人。
夫妻二人在十年前去泰国穷游,于是有了环游世界的梦想。但是,如果等到60岁退休再去环游世界,可能很多地方都去不了,很多苦都吃不了。
所以作者就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在40岁之前退休,实现财务自由,环游全世界。
开始的时候,作者是想“边旅游边打工”的形式实现,她老公甚至想过当潜水教练、英语老师。后来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两个人认识到,可以通过投资来实现财务自由。
通过作者的研究,最后确定了一个路线,那就是 通过定投指数基金,和“4%法则”,来实现财务自由 。
4%法则,是麻省理工学院的学者威廉班根在1994年提出的理论。
“通过投资股票资产,每年从退休金中提取不超过4.2%的金额用来支付生活所需,那到自己去世,退休金都花不完的。因为股票资产自己会增值。”
换句话说,如果一年需要开销10万,那就需要:10/4%=250万。把这250万投资到指数基金上,就可以满足生活开销,实现财务自由。
一定要注意,这是美国的法则,不完全适用于中国,只是给大家一个参考。
Winne觉得自己需要3000万台币,也就是约650万人民币,就可以实现财务自由的目标,去环游全世界啦。
所以在大学毕业的那一天,作者和他的老公,就立下了“10年内退休”的计划。目标,就是在10年内,通过定投指数基金,积累下价值650万人民币的指数基金资产。之后每年从指数基金中提取不超过4%的钱用来生活、环游世界。
(不过他们好像忘记了通货膨胀这件事……)
Winne是怎么做到的呢?老一套: 节流、开源、依靠基金分红建立被动收入来源 。
这真的是我见过的最狠的节流。
家庭开支最大的就是房租/房贷、伙食费、交通费。如果要尽早实现定投的目标,最快的方法就是把这3大项支出减少到最低。
房子住最便宜的学生公寓,公寓旁有块空地,自己种菜。
车?不要,地铁都不坐,自己踩脚踏车。
手机?不要,两人公用一部手机打电话就行了。
结婚?不买婚戒、不拍婚纱照、没有喜宴。蜜月旅行是徒步穿越西雅图附近的雷尼尔山10天之旅,只花了几百元。
他们每个月的收入,至少存下70%用于投资,最高的时候甚至能达到90%。
为此省钱,他们还自创了非常绝的一招——给消费贴上“生命标签”。比如说税后月收入5000元。一个月工作22天,每天24小时,那么一小时价值10元左右。
在消费前,给这笔消费贴上生命标签,看看值不值。
比如说一杯星巴克咖啡=3小时生命。一部新iphone手机=800小时生命。问问自己这些真的值么?
开源的部分,我觉得他们做得不是太好,主要就是依靠工资。
但是通过认真工作,10年后准备“退休”的时候,Winne的工资收入已经是刚开始工作时的3-4倍了。
作者的老公创立了自己的旅行博客,接入广告,每个月可以获得一定的被动广告收入(当时博客还比较流行,就相当于现在的公众号吧)。
好了,接下来就是基金定投的部分了。
Winne两夫妇,真的是非常狠。什么四个账户,通通不要!
她把家庭中99%的钱都放在指数基金中。刚定投不久就遇到股灾,一晚上10万美元就不见了,吓得够呛。
不过再后来发现,股灾的时候往往是很好的投资机会。这个时候很多指数基金股息率是很高的。(美国情况)
我们知道投资股票,获取的收益是:分红+低买高卖。所以股票型基金也是一样的。
开始的时候分红金额很少,但是慢慢的,分红金额能抵得上很大比例的生活费,最后生活费全部由基金分红负担。财务自由也就实现了。
因为作者是在美国生活,所以主要投资的是美股指数基金。
而他们的计划就是坚持持有指数基金30年以上,因此只赚分后的钱,不赚低买高卖的差价。(其实也就是我们说的傻傻定投,无脑定投,并不是最佳投资方式)
是即使这样,他们也真的用了10年的时间,实现了自己“提前退休、环游世界”的梦想。
别忘了这个时候他们的基金仍然在继续运作。仍然在获取复利,复利的图还记得吗?是有时间魔力,越往后越高的。
所以他们在做旅游计划的时候也有安排:先去开销小的地区玩(中南美洲和东南亚),再去开销大的地区玩(欧洲)。
这一点大家也可以参考,不要一开始就恨不得各种高大上,要去欧洲、去美国,其实没必要。
他们还有更狠的一招——
去旅游之前把家里的东西都卖了,换来的钱投资到指数基金里。反正出去玩的时候这些东西都闲着,不如投资到指数基金让它们复利滚动着。
同时他们也一直这样教育孩子,孩子也跟着一起投资,对孩子的财商培养也很到位。
作者给了10个提前退休的小秘诀和七步规划财务自由的方法:
- 立刻开始存钱。哪怕是小钱。
- 设立一个大目标。有目标才有动力。(请参考我们的作业一点评,也有详细说过这一点)
- 享受不用随着收入升级。
- 不关注涨跌、股评。
- 学着骑自行车或公共交通上下班。
- 在家做菜。
- 别把黄金岁月献给房贷。他们始终没有买房,都是租房。出去旅游就把房子给退了。
- 建立共同兴趣的朋友圈。跟有同样价值观的人交往。
- 培养有益身心的兴趣。
- 心动就马上采取行动。
然后呢,作者还给出了“七步规划财务自由”:
-
第一步:记账。
知道自己每一块钱花在哪里。我也反复强调了有没有?我自己也是受益者。 -
第二步:推算财务自由需要多少钱。
作者用的是4%法则。比如说每年需要10万,那就是10/4%=250万,需要250万的资金来实现财务自由。
我自己还没有算过,不确定是否适合中国国情。大家可以自己算一算,量化思维、目标导向嘛。 -
第三步:至少存下50%的收入。(作者达到了70%-90%)
-
第四步:减少三大支出。也就是减少房租房贷、伙食费、交通费。
-
第五步:认清想要和需要。这也是我们在强调的。
-
第六步:长期稳健的投资。寻找稳健的投资方法,例如定投指数基金。
-
第七步:设法增加收入。
他们用极尽抠门、近乎自虐的攒钱方式,用了10年时间,从2003年到2013年实现了积累下650万元指数基金的目标,开始环游世界。
其实从2003年到2013年,美国股市整体收益非常一般般。而且中间还经历了2008年的大股灾,华尔街大批公司破产。
十年间,美国最重要的指数之一,标普500指数,从2003年的1000点左右,涨到现在的2700点左右。涨幅并不怎么样。
美国标普500走势图
请大家注意看2008年那么剧烈的震荡,就算这样,作者也是利用定投实现了财富自由,这就是定投的好处。
美国标普500,牛长熊短,其实并不利于定投。
假设这个作者能懂得基金投资的策略,能做到低买、高卖、和不定期置换更利于定投的基金,用他们这种攒钱方式,可以积累下接近1000万元指数基金的目标。
作者这么自虐,我相信大部分人是没法完全学习的。但是想通过这个故事告诉大家:
- 一、创造财富没有捷径,开源节流始终是要点,越是在早期,越是要对自己狠一点。
- 二、基金定投是个很好的投资品,坚持投资会给你很大的回报。就怕有人看到跌了几天就受不了要割肉。
- 三、如果能懂得基金定投策略,明白如何挑选基金,明白怎么买、怎么卖、怎么换,定投的收益率将是非常可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