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奇葩说,薛兆丰教授一段关于贫穷的论述,班班觉得很有道理,分享给大家: 
什么是贫穷? 
著名经济学教授薛兆丰告诉你:“贫”是你当前没有多少钱,当前的财富状态比较差;而“穷”是尽的意思,没有希望的意思。 
许多年轻人是贫,主要是因为年轻,还没有到获取收入的时候(我们都年轻,不接受反驳)! 
有多少年轻人是穷的呢?是没有希望的呢? 
詹青云借了100万去读哈佛大学的学位,她穷吗? 
她不穷! 
她贫,她欠债,但是她不穷! 
薛教授对他的学生说:你们可能来自贫穷的家庭,但是你们自己肯定不是穷的,因为计算一个人的身价,资产的现值=未来收入流的折现和,所以都是百万富翁! 
只要我们对未来抱有希望,那么我们永远都不穷! 
我们现在可能经济状况不好,是贫的状态; 
但是我们来学习,不就是在寻找脱贫的方法么? 
坚持住,给自己一个交代,给未来一个可能! 
那么脱贫第一步是什么呢?

平常我除了分享理财知识,很少讲我自己,相信不少小伙伴对我有那么一丢丢的好奇。现在就跟大家唠唠我的事儿。
今年24岁,家里是做纺织生意的,有两家店面,一间仓库,织布外包。我负责店面运营、哥哥负责维护客户关系;兼职是在长投学堂教小白理财。
大家看了我上面描述的,会觉得我应该是个小富婆。其实不然,我家还没分家呢,我现在每个月仅仅拿着2000块包吃包住的工资。
我在班会简单介绍过自己,是金融本科生。相信有小伙伴会好奇我为什么没有在金融行业混。这个嘛,先从我原生家庭说起吧~

一、家里二三事

我有一哥哥,家庭经济条件还算可以。但是,我家并不是一开始就是这样的。父母两人白手起家,苦尽甘来。
从我高中开始,我妈就教导我女孩子要嫁得好,以后一定要找个有钱的,找穷的没用。她总会找机会给我灌输这些思想。上大学后,她就直接对我说:你别随便交男朋友,妈妈会帮你找。听妈妈的话,绝对不会吃亏的...
我挺能理解我妈的。
最开始家境贫穷的时候,我爸被诊断患了某肝病,中期。这就表明这病只能维持,不能痊愈。还好我爸早在发病前因为帮衬一位卖保险的朋友买了一份重疾险。说实话,那款保险保额不高,但是我们全家都感觉很庆幸,至少不用为大笔的治疗费用发愁,还能应付一段时间。
我爸要住院治疗,丧失了劳动能力,养家糊口的重担就落到我妈身上。以前我妈是个家庭主妇没有工作,现在只能做点小生意,仅凭着认识的朋友的经验瞎摸索。哥哥看妈妈辛苦,就辍学帮妈妈,那年我哥哥初二。经过几年的打拼,我妈撑起了家里的一片天,终于不用那么辛苦了。
可能因为我爸没有给过我妈安全感,加上家里真的是穷过来的,所以我妈才会希望我以后过得好吧!
我大学时候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专业也是听大人说好才报的。大二听到同学计划考研的时候,我也有去了解过,知道想真正接触到金融圈,找到好的工作,研究生是最低门槛了。毕竟现在本科生太多了,加上金融学又是热门专业,烂大街了,于是萌生了考研的想法。
我和我妈沟通的时候,她明确表示不会供我读研,她认为读书无用,女孩子也不用读那么多书,让我大学读完就来家里帮忙,之后就嫁人。
她这么一说,我也就没再想过要考研,为了应付专业考试,考了个入门级证书——证券从业资格证。就这样潦草地读完了大学,规规矩矩地到家里帮忙。

二、早期投资经历

我17年因为专业原因就进入股市了,那时候我大三。在入市之前,我就知道股市收益与风险并存。
我身边就有两个截然不同的例子。
第一个例子:我爸朋友在15年牛市赚了好几十万,付了首付供房。这位叔叔是有一定投资经验,加上心态好,能及时止盈。抓住一个牛市资产也翻了2倍。
第二个例子:我初中同学的爸爸是90年代的大学生,毕业就进了银行工作,做到了经理,买房娶妻生娃,本来人生看上去一帆风顺。不料,在初尝股市甜头后,竟沉迷其中,干脆辞职在家专门研究股票。后来呢,他爸竟然把房子拿去银行抵押炒股,然而股市哪有那么好赚钱?他爸估计亏了不少,房子最后被银行收走了。那时,她父母因为这事已经到了离婚的边缘。
他们的事例告诉我: 买股票心态一定要好,买股票前一定要明确风险,知道何时买、何时卖,并强制执行(心态一定要稳)

所以,在开始真正下水前,看过相关书籍,对书上那些技术指标一知半解;混过股吧,唱多、唱空的真假难辨;看过砖家直播,观点总是模棱两可,自己也没加以分析思考。
决定下手的时间正好是网上疯传北京要把非首都职能迁移到雄安新区,那时股市里面雄安新区概念股炙手可热,涨得极好,我心里痒痒的,眼红着别人赚钱,着急着想跟进去赚钱。
终于,在以为自己懂一点皮毛就很厉害了,加上砖家的暗示和股吧看多者的煽动下,我下手买了两只股票各100股。
第一天还是有赚的,开心得不得了,就没卖啊,然后第二天就开始跌了,就安慰自己还是亏一点而已,不怕的。坚信网上说的在调整,还能回来。
网上的股友嘟嘟嚷嚷着抓紧加仓,所以一支股票加仓了100股,另一支加仓了200股,以此来摊薄成本。
没想到一直跌,亏了一半的本金,舍不得卖,希望能涨回来,这就是俗话说的被“套”了。

这次投资,我亏了1000多块钱,辛苦兼职加上省吃俭用地往里面投钱,想着发财来着,没想到偷鸡不成蚀把米。不过,庆幸当时穷,投不了多少钱。
但是这钱我觉得亏得不值呀,因为我都没明白为什么亏,也没有总结出来经验该怎么赚!

有小伙伴可能想问:你不是学金融的吗?怎么不会炒股?
我想说:学金融并不是学如何炒股的,股票只占金融课程的很小很小很小的一部分,也就稍微提及的那种。学校教的是理论课,连理论课都要老师带着学,更何况是实操呢?
(那四年学的东西还挺杂的,经济、会计、高数、保险、管理、法律、税收、贸易等均有涉猎。)
这些也都只是纸上谈兵,何况市场也在不断变化~ 理论没错,但到实际中还是有差距的。

三、邂逅长投

在小白营最开始学习的时候,班班就跟我们说:学习要带着空杯心态,要忘记自己以前所学到的东西,认真对待每一个内容,总有新的收获。是啊,毕竟同一个内容,听不同老师讲会有不同的收获,每个老师都有自己的精华。
所以,我决定认真对待这14天,忙的时候也会坚持爬楼看完。

小白训练营讲的股票、基金、保险的基础知识对我来说只是起到了复习的作用,因为股票、基金、保险对于我的专业来说属于基础性的东西,我也不能算是纯小白了。但是,没想到它潜移默化地改变了我的思维。
意识到从前的我真的很废,没有上进心,得过且过,不为未来做打算,太满足于当下了。
以前觉得被父母安排得明明白白,没什么好担心的。
殊不知主动收入非常有限,也不知道生意能做到什么程度,因为做生意也会受到政策、国际形势的影响。拿纺织行业来说,近年来,国家查环保查得很严,很多厂都倒闭了或者迁移到广西一带;还有受中美贸易战影响,出口订单锐减。
还有辛辛苦苦赚的钱不好好打理,始终会面临贬值;以后养老、教育压力大,也该找途径分担。
那一刻,我突然慌了。
我家以前资产配置非常单一,只有两种。
一种是保险,自从我爸生病之后,我妈就非常重视我们的保险配置,给我们买了好多保险。针扎在自己身上才知道疼,如果没有我爸这件事,我妈也不会这么重视保险。
另一种是房产,我知道的就有6套,这还是我毕业后才知道的。
我妈真的特别节俭,我妈买东西从不考虑性价比,只买最便宜的。比如说买洗洁精,她认为反正都是洗洁精,贵的、便宜的都能除油污,为什么要买贵的?
还有直到我毕业,我才知道我家原来是有积蓄的!!!
我从小到大就被我妈灌输:家里真的没钱了;找不到钱给你爸爸治病了;欠别人一大笔钱找不到钱还;家里生意好差之类的,反正说这些的目的就是为了让我省着点花,不要频繁问她拿钱。蓦然想起我大二跟她提考研的事,她拒绝我,我没敢再提的一大部分原因是我觉得家里没钱再供我读书了...
这些房子估计是她一笔又一笔钱省下来的,我真的有点哭笑不得,我妈还挺会延迟满足的,还忽悠了我这么久。另一方面,我个人没有物质欲望,可能是因为这样吧。

四、进阶之路

当得知小白营有对接实操课优惠时,面临这从9块钱到1千多块钱的重大飞跃,我刚刚毕业根本没有钱的。
但是以往的血淋漓的亏损教训,我得承认我当时两眼一抹黑,根本没有投资方法支撑,心里没底,脑子没数。
一千多块钱打了水漂心疼,现在有机会学习价值投资的方法了,我不能就这样退缩吧?亏钱不心疼,学习知识却心疼,哪里有这样的逻辑呢?
于是管朋友借了钱,迫不及待地报名学习了。
首先,因为小白营对我的改变我是切实感受到的;其次,我知道我自己想要改变,所以我行动了。

我一开始拿优惠报了基金、股票这2门课,后来学完基金、股票课原价报的保险课。
当时报名的时候,班班建议我把保险课也学了,报3门,也就比原来多花180块钱,我死活不要,因为我妈找亲戚帮我们配好了,也没必要学了。甚至班班的再三建议让我有点烦。
后来,有一天翻着家里的保险合同,发现有份保险有点坑,就是某福!当下果断买了保险课,有点后悔自己当初怎么没听班班的劝,死活不肯多出180块钱,现在要花480块钱原价学,多花了300块钱...保险这么重要,怎么就那么相信别人呢?自己才是最了解家庭的人呐~~~
突然就有点愧疚,误会班班了。
跟大家说说我的实操课学习吧~
基金训练营、股票训练营的学习氛围特别热烈!当时是QQ群学习,我的天,同期同学的学习激情也太恐怖了,每天6点多就有人在群里问老师问题,凌晨的时候还有人在小组群里讨论投资知识。
不同年龄(小组里年龄最大的50+,最小的17)、不同身份的人(学生、会计、销售、出租车司机、工程师等等)一起交流题目,思维碰撞溅起的火花异常壮烈,隔着屏幕看着都觉得兴奋,思考问题的角度也多了起来。
每天都不敢落下,怕错过了什么。短短一个多月,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每天大脑都被填满,笔记做得十分细致,生怕漏掉了什么。
对于我来说,学了实操课后我拥有理财技能反而是次要的,最重要的是它那种积极氛围对我之后的影响,每天闲下来不做点什么总觉得不舒服。

五、投资实战

我学完保险实战课后,专门研究了我妈买的保险产品,有的保额是不低(吃一堑长一智),但是对比市场上的同类产品,
同样的保障却花更多的钱不说,这个倒是可以重新配置的
另外我妈给自己买了一款理财型保险,每年要交2万左右,交够一定年数就可以逐年返还,这个已经交了5年多了,退保损失太大了,所以是不可能退保的,只能含泪继续交。
我发现之所以会出现这个问题,是因为我们自己不会,加上怕麻烦,所有的保险产品都在一家保险公司上买,所以才会失去对比的机会。
我觉得,就是因为保险行业竞争激烈,所以保险产品才会越来越优化,因而出现了不少性价比很高的保险产品,这本来对于我们来说是一件好事,奈何我们保险知识不够又不肯去系统学习,才会错过。

基金课结束后,给父母做了养老计划,给自己做了增值计划。股票课学习完之后(8月中旬),我手痒痒地开始下水了。

(这是刚开始买了一个多星期的截图)

(这是过了一个多月的截图)

(这是持仓半年后的截图)

(这是清仓后的截图)

图中标记的股票1、股票3、还有基金是我一直拿到最后的投资标的,三者的亏损曾达到20%+呢,不过我还是坚定地持有并加仓,相信自己所学的。股票2我在它亏损100多的时候,通过再次分析,发现我疏漏了一个分析点,所以果断把它卖了,现在它的股价比我当时卖的还要低得多呢~
放出以上这4张图是为了告诉大家:价值投资,是有背后的逻辑支撑的,所以并不惧怕所谓的短期波动。买股票就要做好亏损的准备,不亏钱怎么赚钱呢?投资并不是稳赚不赔的,总体是赚的那就行了。
有人觉得牛市是机会,我并不这么认为,等到牛市,机会就很少了,一不小心就当了接盘侠……
说实话,我并不希望牛市那么快来临,因为我的仓位还没建好,还有好多股票想买。再给我半年的时间就好了。对于我来说,每涨一点,短暂的喜悦过后就感到惆怅了;每大涨一点,就十分焦虑;每跌一点,就是加仓机会;每大跌一点,就是建仓机会。

以下是我开的与长投合作的华泰券商账户的持仓状况:

(这是目前的持仓盈亏状况)


(这是6月份的账单)
PS:报名了实操课的朋友,享有华泰开户的佣金优惠,基金万1,股票万1.8,省下的手续费又是一条鹅腿~
学完这三门课后,我才明白我在学校学的知识原来是这么个用法,里面要用到的知识点我都有接触过,可惜自己之前不会活学活用起来。
好比零件都有,不会组装成成品有啥用?如果我没有选择来长投学堂学习,我投资不会这么有底气,我学了那么多金融理论知识还不是亏了近一半。就是因为学了太多,知识很散,不系统,没有重点。有些知识也很陈旧跟不上市场发展。
有很多人还没学就有畏难情绪。如果理财学习这么简单,很多人早就财务自由的。只是比简单困难一点点,比困难简单一点点而已。有付出才有收获。

另外,我发现把股票学到的那套分析方法用在做生意上也是极好的。
一家店的运营肯定时刻得备着现金,何况有两家店。现金要用来应对一些边边角角的开销,比如运货费、搬运费、水钱等等,并且没有现金是很难叫到货的。如果拿货量大且长期合作,就可以采用赊销的方式占用下游供应商的资金,自己手里就有充足的现金周转。拿货量稳定的话,可以自己做货。做货有个优点就是赚得多,缺点就是容易积压库存,流动性很差。

六、我的圈子

长投的课程我学了,我觉得可以、觉得很好,然后这里面的人,我接触了,觉得比我牛逼的人比我更努力,所以我留下了。留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抱大腿,其次当然是为了多份收入啦~
抱其他班班、抱督导、抱分析师的大腿。蹭他们的某股票或某行业的投资分析报告,因此多学了几种投资策略。悄悄透露一下,线下群的文件夹中福利满满噢,是个抄作业的好地方!报名了后面实操课的同学结营后可以找我,我拉大家进各自的地区群。
一入“坑”,我真的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很多班班真的因为长投而逆袭,毕竟很多人最开始选择来上小白营不就是为了改变吗?她们做到了!而且非常优秀,不是科班出身,却非常专业!令人十分佩服!还有班班在长投找到另一半,哈哈~

我从实习助教一路做到班班,学到了很多东西!社群运营、授课技能、沟通技能、办公技能等等,这些让我接管家里的生意时不畏惧、更加淡定从容!

做了班班后,加入了我们班班的线下微信群,在这个微信群中我们时常会讨论各种各样的问题,分享各种各样的讯息。大家从事各行各业,可以了解到不同行业的情况。每个月还会举办线下茶话会。
到这里,班班的故事就结束了~

七、寄语
无论是男孩还是女孩,无论你现在的处境多么糟糕,请相信只有行动起来才会改变;无论你现在的处境多么优越,请做好应对变故的准备,天知道我们会不会一直一帆风顺呢!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就勇往直前吧!念念不忘,必有回响

理财